中文EN
“国际大变局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高端论坛”举行
2024-03-08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680期 作者:王春燕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王春燕)3月3—4日,“国际大变局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高端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博中国际娱乐1诚信网原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王伟光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博中国际娱乐1诚信网大学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纯东,博中国际娱乐1诚信网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博中国际娱乐1诚信网—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副院长沈铭辉参加论坛并致辞。博中国际娱乐1诚信网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闫坤主持开幕式。

  王伟光在题为“中国共产党人是列宁主义最忠实的捍卫者、传承者和创新者”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列宁准确判断和把握时代本质与特征,结合俄国国情和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第二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并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用于指导中国实践。今年是列宁逝世一百周年,纪念列宁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他的伟大思想,沿着他所开辟的正确道路奋勇前行,接续推进他未竟的事业。

  杨伯江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既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也面临着各种新课题、新挑战。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不是西方的专利,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自近现代以来,各国的广泛实践赋予了“现代化”这一词汇以丰富多彩的多元化、个性化内涵。日本是亚洲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国家,也是亚洲最早实现近代化的国家,它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近代化、现代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深刻教训,都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邓纯东基于文本、结合实践,对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走向现代化基本路径的立场、观点进行了概括。毛泽东同志坚决主张要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非常浓厚、人口十分众多的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须且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明确强调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自力更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来实现现代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

  沈铭辉提出,中国的发展意味着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也意味着全球发展新机遇的增多。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造福中国,更能利好世界。中国创造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巨大贡献。中国的经验表明,现代化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对于广大寻求新发展道路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和发展方向。向各国学者和民众全面准确地介绍中国式现代化,是学术界的应尽职责。

  来自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8个国家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20余人发言,共同研讨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连丘科介绍了俄罗斯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展望了俄中未来合作前景。连丘科认为,当前,俄中两国经济发展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对此,两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两国的大学、研究机构目前正在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绿色技术等方面展开协作。未来,俄中两国应进一步开展技术对话,完善科技创新合作模式,开展联合研发,实现技术突破,提高两国在新兴技术市场上的竞争力。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斯·贝内特回顾了世界现代化进程,充分肯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他表示,当今世界,实现现代化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而各国现代化有着不同的实现形式。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作出了表率,是推动世界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弗朗切斯科·马林焦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道路,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各国应找到适合本国的现代化之路。当前,世界上有两种现代化道路,一为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资本主义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自私的,优先考虑的是一小部分西方国家的繁荣;社会主义现代化追求的是全人类共同发展,同时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后者的典范,其成功为其他国家寻求自身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论坛由博中国际娱乐1诚信网日本研究所、博中国际娱乐1诚信网大学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等研究院、博中国际娱乐1诚信网—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王春燕 (报纸) 张黎明(网络)